無人播種、無人施肥施藥、無人收割……不久的將來,這些農業夢想可望在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雙樓村成為現實。近日,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帶隊來到亳州,與譙城區簽訂《亳州市譙城區無人農場建設合作協議》,全省首家“無人農場”建設試點基地落戶雙樓村。
據譙城區農機服務中心主任姜學尚介紹,該區“無人農場”由羅錫文院士團隊、中科感知公司和譙城區農投公司共同承建,以“大、物、移、云”(大數據、物聯網、移動互聯網、云計算)為支撐,以農業智能裝備(機器人)為手段,以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無人化、少人化、精準化、智能化為目標。建設面積300畝,建設周期約6個月,預計年內建成。
“‘無人農場’建成后,不僅僅是田管,從耕、種到管、收,旋耕機、拖拉機、收割機全部進行無人作業,農民種田不用下地,遠程控制就行了。”日前,在雙樓村,“無人農場”場主焦瑞一邊遙控無人植保機對麥田噴灑農藥防治小麥赤霉病,一邊向記者介紹“無人農場”的“黑科技”:遠程控制可以設計線路讓無人駕駛旋耕機自動耕地;地下的智能灌溉系統可以按時、按量為作物提供水分;監測系統實時監測農作物生長,發現問題后可以根據不同情況精準配比施肥施藥,科學田管的同時還能避免過去大水、大肥、大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。
“譙城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,青壯年勞動力不足,引進‘無人農場’項目能解決‘誰來種地’‘怎么種地’的難題,解放勞動力的同時提高勞動生產率、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。”姜學尚對記者說,“無人農場”是智慧農業的一種生產方式,具有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、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、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、作物生產過程實時全監控、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等五個特點,有助于提高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,促進鄉村振興。
早在2004年,羅錫文院士團隊就開始致力于研究“無人農場”關鍵技術,已研制成功無人駕駛旋耕機、無人駕駛播種機等。羅錫文認為,譙城區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,土地平整、土壤肥沃,這里在農田整治和農業機械化應用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,適合開展“無人農場”建設。
姜學尚表示,譙城區將全力打造譙城“無人農場”項目,充分發揮項目的示范、引領、帶動、輻射作用,逐步在全區推廣無人操作機械化技術,降低農戶生產成本,發展富民鄉村產業,以科技推動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來源:安徽日報